您当前位置:衡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衡阳市老干部大学) >> 理论研究 >> 调研论文 >> 浏览文章

探索规律 明确方向 推进课程规范化建设

时间:2014年12月10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字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 要重视老年教育。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是实现终身教育,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措施。老年大学要与时俱进,要科学发展,教学工作是中心,课程建设是基础,教学质量是关键。如何搞好老年大学课程建设,使教学常办常新,焕发蓬勃朝气和强大生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并为业内广为关注的课题,本文仅以我们石家庄市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实践出发,谈一谈对课程建设的粗浅体会。
一、老年教育课程的特点和搞好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程的定义有很多,大体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是指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强调学科科目的编排和教科书的编写。老年教育课程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教学科目,旨在满足老年人多种文化学习需求,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获得思想上、艺术上、行为上的升华和提高。老年教育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课程性质的独特性、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课程内容的广泛性。
    独特性  老年教育不同于国民基础教育,既不是义务教育,也不是高等学历教育。国民基础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各类建设人才为目标,教育对象是青少年。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已接受过不同程度各级各类教育的,现已退居的广大中老年群体。老年教育的目标是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健康快乐的安度晚年。所以老年教育是非学历、非强制性、非公利性,是休闲教育,是公益教育,是吸引力教育。
    多样性  老年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既有确定因素,如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学制学时等;又具有不确定因素,如课程的教学层次、教学进度、预期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确定因素反映的是老年教育的规律性,表现为课程设置的规范性;不确定因素则体现了老年教育的特殊属性,表现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广泛性  老年教育课程既要教授系统知识,又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既要从老年人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出发,又要注重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课程更多地融合了现代课程理念,各地开办的课程中既有门类基础、知识系统的传统课程,又有具有各校各地风格的特色课程,涉及到文化、艺术、历史、体育、医疗保健、科技、家政、金融等多个领域,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日益突出。
    课程建设是学校基础性教学建设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课程建设内容涉及到课程规划、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加强课程建设,可以更好的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老年学员享受到更科学、系统、高效、优质的教育,满足新时期老年人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课程建设,提高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使质量在改革中建设,实力在建设中提升,使我们的教育更加规范科学,我们的教学工作始终充满活力,深入人心,使更多老年人受益,更多回报社会,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支持。
二、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
我们石家庄市老年大学最早创办于1989 年,1995年实现常年办班招生。20多来,我们从最初只有1个文学诗词专业,发展到现在的九大门类,50多门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基本实现了多元化、层次化和规范化,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得益于我们始终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坚持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受老年人欢迎、让老年人满意为目标,致力于课程建设,在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抓好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使我校课程建设始终保持强劲活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呈现蓬勃生机。
   (一)、课程建设主要做法:
    1、坚持课程建设动态化,为教学注入活力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老年大学的教育功能决定了课程设置的灵活多样性。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适合老年人学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课程,才是真正受老年人欢迎的课程。我们通过学习全国先进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经验,综合本校学员的爱好兴趣、文化基础、学习特点、与社会生活结合点等方面因素,不断开拓新专业,丰富课程设置,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每学年每学期教学工作目标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增设课程多元创新,每学期至少尝试开设2—4门新专业,力求涉及多领域,切合新形势,符合新要求;二是坚持弱势课程突破瓶颈,在上一学期教学质量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集中对一些设置不合理、条件不具备、教学效果不好、学员流失率高的学科进行教研教改,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落实整改。三是坚持成熟课程优化组合,巩固原有成熟课程,进行优化调整,使教学层次划分更加细化合理,教学内容更加深入细致,突出特色,树立典型,打造精品,起到学科示范带动作用。
    2、坚持课程管理人性化,为教学增添动力
    课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把规范课程管理和坚持课程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班长、学员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教学计划既规范又灵活。我们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教研组进行专题研讨,通过开展教学调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制定出各专业各层次教学班的学期和学年教学计划,计划基本做到了“三统一”,即“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学制统一”。我们组织中心教研组重新修订了33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了声乐、二胡、电子琴、钢琴、摄影等专业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内容、学制设置和学时安排。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课程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制定本专业本班级教学计划,合理选配教辅资料,自主设计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等。如:我们针对养生保健课教师少,业务不够专业、课程内容不系统等情况,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中医院合作,开设了老年病防治保健和中医特色疗法课,由他们派出各科室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医院对课程非常重视,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而且专家们的授课内容又紧密贴合老年人的学习需要,受到老年学员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这类课程的设置也为我们其他专业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好的经验做法。摄影专业教学计划也别具特色,他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室内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精品赏析、聚焦热点等专题内容,做到了以人为本,紧扣形势,贴近生活。
    二是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注重知识趣味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如摄影赏析班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和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博物馆中的摄影”活动,通过讲座、参观、交流等形式,为学员提供了课堂外学习实践的机会,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教学实效。健身气功、太极拳班专业,针对教室面积小、课时少、学员需要巩固练习等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动静结合,学练结合,课堂练习和场外练习结合,使学员活学活用;健身气功班的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与太极拳班的太极拳、太极剑功理互补,套路互连。两个专业之间经常进行切磋交流,使教学相得益彰。快乐博客班不仅讲电脑操作、建立博客,还讲文学,讲写作,讲时事,广交博友,成立博客群,举办社会公益讲座,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教学效果明显。
    三是教学手段力求创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巩固与提高相结合;如山水创作班采用学员主讲,教师辅导和学员互评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期16节课,安排几名骨干学员讲课,主讲学员认真备课、讲课,听课学员共同研讨、创作,这种教学形式很受高级班学员欢迎,成效显著。再如英语、工笔画、摄影、声乐、京剧等越来越多的专业选择了多媒体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设施和课件制作,营造“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据统计,我校教师自制课件多媒体授课课时比例达到了39%,大大增强了教学直观生动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坚持课程内容特色化,促教学强品牌推广力
课程内容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符合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否具有本地方特色,是直接影响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我们多次组织13个中心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讨课程内容如何创新发展,鼓励各专业打造推出特色精品课程。如:针对钢琴、时装、舞蹈、手风琴、摄影、英语等专业“老学员不愿走,新学员进不来”的实际情况,经过教研组调研,在各专业基础班、提高班、高级班的基础上,通过选拔考试,成立了专业表演班、创作班、精品班。这样,既给学有所成的学员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保留了优秀教学成果,又丰富了课程内容,提升了专业教学层次和水平。此外,教研组还多次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 “请进来,走出去”,书画系聘请名师讲座和笔会交流;摄影组在邢台大峡谷建立摄影基地,成立网络摄影群,举办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化教研教改,不断推动精品课程建设,使教学内容在基础教学中融入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时尚元素,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带动和促进了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我校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原因
 我们必须看到,建校20年来尽管我们办学成果丰硕,课程建设也一步步向科学规范化迈进,但由于老年教育是休闲教育,受到经费、人才、科研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
    1、课程建设没有明确规划,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没有形成阶梯递进式教育课程建设体系,教学软实力亟待提升。
    2、课程建设受到校舍、经费、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造成有多少教室开多少班,有什么设备开什么班,有什么师资开什么课的局面。这些硬条件的更新速度越来越满足不了课程建设的需要,满足不了广大老年人学习的需要,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3、教研教改力量薄弱,课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专职教研人员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研业务能力薄弱。存在重开课轻建设、广覆盖少配套,粗线条不系统的种种现象。如各专业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层次,学制安排等不够统一规范;如一些新开课没有大纲,教材选择随意,教学层次不能根据学员需求划定细分等问题,缺少针对课程特点的教法研究,缺少配套的课程培训,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得不到有效使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相当一部分老教师不懂、不会,教学信息量不足。教学的开放度不够,精品课程、特色课程、规范课程的推进力度不够,进展缓慢。
四、我校课程建设前景展望
尽管我们存在以上提到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一直在总结,在努力,我们的课程建设也在一步步摸索中前进。我们坚信,当前是我们改革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必将总结经验,积极致力于探索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规律,借鉴先进省市的宝贵经验,发挥我们自身的特色优势,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使老年教育辐射全市,造福一方。
课程建设目标:
    1、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的有效开展,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良的教研教改队伍,制定具体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保证课建的有效开展。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支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老年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加大经费、场地、人员的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各专业教师创建精品课程,对致力课改、成绩突出的教研集体和教师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
    3、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保证课程建设质量。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教学建设工作,需常抓不懈,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课程管理常规化,保证课程建设有章可循,稳步发展。
主要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立足长远,步步推进,对已有的课程进行整合改进,每年抓一批基础好的重点课程,每年促一批差一点的课程提水平上台阶,每年开设一批有地方特色,能紧扣时代脉搏,符合老年人生活需要的新课程,每年推进一步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多媒体课程建设,扩大教育覆盖面,促进资源共享。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课程建设凝神聚力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打造稳定的教师队伍,健全规范教师资源储备库,确保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社会专业团体的交流合作,大胆引进人才,吸引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提升专业形象,吸引生源,打造精品课程。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示范引路作用,通过公开观摩课、研讨课专项业务培训等形式,指导教学研究,培养师资队伍。同时还要重视教师队伍的管理,尊重、关心、爱护教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优胜劣汰,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事业心强、业务能力精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团结协作的教师梯队。
    3、深化教研教改,规范课程管理
    教学改革与研究是课程建设的动力,要进一步加强对课程建设管理规律的研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积极推行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健全教研机构;提高教研人员队伍素质,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基本文件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讲义、学期总结等)、教材建设、第二课堂实验基地建设、课程网络建设(包括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课程评估管理制度建设等。
    老年大学课程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到位的,我市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做好这项工作,有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我们全体老年教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必将不断推动课程规范化建设,提高老年大学科学化办学水平,把我市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优异教育成果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 衡阳市老干部大学全力护航“金秋
  • 我市举行离退休干部学习贯彻党的
  • 衡阳开放大学来我校考察交流
  • 衡阳市老干部大学举行2023年秋季
  • 湘潭市老干部活动管理服务中心赴
  • 衡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机关党支部
  • 衡阳市老年保健协会党支部举行主
  • 展示多才多艺,唱响“我们正年轻”
  • 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伍小明副主任一
  • 交流合作 优势互补 共促发展——